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非真正环保” 何小鹏微博讥讽其“下一个诺基亚”
编辑:admin 日期:2020-12-22 14:51:05 / 人气:
今年12月初,据日媒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已朝着2030年代中期在日本国内停止销售汽油车新车的方向启动调整,即在10年后,日本的新车销售将全部转变为混合动力车(HV)和纯电动汽车(EV)等电动车型。日本认为,此举有助于大量削减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完成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政府目标。
丰田章男指出,日本作为主要靠煤和天然气发电的国家,如果都使用电动车,夏季的用电负荷将会大大超出现有总量。基于此,丰田章男认为,电动车对环境帮助不大,甚至污染比燃油车更严重。另外他还警告说,“电动车革命”还将导致此前的很多投资付诸东流、当前商业模式走向崩溃,并带来大范围的失业。
该言论发表后,业内对于电动车的环保性争论再起。而国内一家新造车企业的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也主动加入论战,在其认证微博转发这则关于丰田章男的报道时,附上了一段文字,讥讽丰田并没有认清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
何小鹏称,丰田章男的观点让他想起一个故事:“2014年4月25日,微软宣布对诺基亚的收购正式完成,当诺基亚现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他说了一句‘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情不自禁地落泪。”
目前小鹏汽车年销量刚过2万辆,而丰田汽车的年销量超过1000万辆。作为电动车生产明星的特斯来,在2019年的全球销售约36.75万辆汽车,也仅占丰田汽车当年1074万年销量的3.4%。截止今年7月,丰田在全球约90个国家和地区共销售30款混合动力乘用车、1款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今明两年内,丰田还计划在全球投放15款新型混合动力车。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上,丰田的销量并不差。据统计,丰田电动车全球累计销量突破第一个100万辆用了10年,第二个100万辆用了3年,最近的一个100万辆只用了8个月。截至今年7月底,以HEV为主的丰田电动化车型在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600万辆。从整体销量来看,丰田也依然稳健。2020年10月,丰田全球销量为84.7万辆,同比增长8.3%;全球产量为84.5万辆,同比增长9%,产销连续实现正增长。
不过,与销量和市场规模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拥有83年历史的丰田市值为2121.71亿美元,而讥讽丰田的小鹏汽车刚成立6年,今年8月在美国上市后目前市值已高达371.02亿美元。
日本并非第一个宣布禁燃的国家,在此之前,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实现碳中和,法国、挪威、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均已宣布不久的未来禁售燃油车,中国虽未出台明确的禁燃时间表,但在油耗限值和“双积分”压力下,新能源汽车也已成为发展方向。但从全球来看,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并没有确定哪种动力形式的汽车才是未来的主流——这将取决于市场的选择。
丰田章男也并不是第一个对电动车是否环保提出质疑的人。在此前的多轮争论中,最大的争议点是,虽然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是零排放的,但从其整个生命周期来看并非完全清洁,因为电动车以电力为动力源,如在中国,目前电力主要来自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会产生烟尘、硫化物,以及较高的碳排放,加上电池制造过程以及报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因此,持有“电动车其实并不真正环保”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
目前,国内新能源电力(指依靠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发电)的占比在逐年提升,国家能源局一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为27.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不过整体比例还是偏低。
那电动车真的比燃油车的污染还要严重吗?近日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给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与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很大关系。
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续航里程200公里的电动车来说,其生产制造阶段碳排放为8.6吨,高出传统汽油车约33%;使用阶段碳排放为18.0吨,比传统汽油车低41%;合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26.7吨,比传统汽油车低约28%,略低于深度混合动力汽车。基于此,即使在中国目前的高碳电力结构下,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仍然有一定的碳减排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在使用阶段的低排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生产阶段排放较高的劣势。
但对于3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赵福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生产制造阶段碳排放为10.5吨,使用阶段碳排放为19.3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29.8吨,比中续驶里程(200公里)电动汽车高出约12%。因此其表示长续驶里程电动汽车不符合低碳发展的理念。不过,为增加市场竞争力,各车企的电动车型都在竞相提升续航里程,目前续航在500、600公里续航电动车已比较常见,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也在规划中。这意味着电动车的排放可能已经超乎预期。
不过,对于电动车是否真正减排,目前尚没有一个包含动力电池的制造、生产、报废阶段的完整的排放评测结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