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动力“充电逆变”技术 让充电更高效便利 加速电动车普及

编辑:admin 日期:2020-08-16 13:19:20 / 人气: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财政补贴的退坡,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新事物本身的不完善,都对新能源汽车消费形成了阻碍。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群众的出行期盼、产业升级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差距、整车成本偏高、充电不够便利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很多消费者还是对续驶里程有焦虑感”。
  

  辛国斌副部长的这段概括可谓一针见血。事实上,正是因为各种技术瓶颈等原因,加上国家财政补贴的退坡,2019年下半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
  而在所有的用户痛点中,“续航里程不足”和“充电不便利”两大痛点的负面效应最大。随着政策引导和补贴的不断退坡, 如不能有效改善,会制约电动车继续快速发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来自行业前沿的变革者们,都在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聚焦于新型电机复用逆变器技术的极动力就是其中的一个。
  市场调查显示,充电桩的缺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重大阻力。截止2020年7月,我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建设了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1万个,私人桩74.9万个。但这依然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一车一桩”的目标依然遥远。同时,充电桩建设成本,小区车位规划不足,及老小区建桩难度高等问题,都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早在2010年,电动汽车的应用就已经在更广的范围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充电难、建桩成本高等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以美国的UPS货运站为例,一个配有24台电动车的UPS货运站,需配备5-6台燃油车作为备用,充电桩及基建费用超过280万美元,施工周期超过4个月,总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各种成本非常的高昂。这无疑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市场形成了不断增加带电量,提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趋势,但电动车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而一味追求高能量密度,也致使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弊病。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充电桩建桩成本,同时提高充电桩利用率、便利性等,就成了当务之急。

  创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硅谷,由资深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研发人士组成,积累数十年新能源车辆核心动力系统设计及制造经验的极动力认为,高效充电及便利充电才是破局之道。
  众所周知,续航里程不足是当前电动汽车市场最大的痛点之一,但一味的提升续航和电池容量只是治标,解决痛点的根本还需靠“更快充电” ,“更多电桩”和“更大车载充电机”。而极动力全球首创的“充电逆变”技术,直指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总成系统。
  极动力“充电逆变”技术通过多项核心专利与独特算法,可以实现电机与逆变系统的重复利用:车辆行驶课程中,电机和电机逆变系统作为动力部件,可以为车辆提供驱动力;车辆充电时,电机逆变器作为大功率全隔离车载充电机,可以为电池快速充电,实现低成本高功率快充。
  
  基于这项充电逆变技术,极动力的一体式大功率电机逆变器可以代替现有的直流充电桩功能和原有车载充电器功能,大幅提高车载充电器的功率,通过全隔离设计保证电器安全性,总成本是传统替代系统的70%-90%,重量是传统替代系统的90%。
  以电动公交车为例。原本两台电动公交车需要配一个6万元的直流充电桩,车上安装极动力的大功率充电机逆变器之后,两台车只需配一个五六千块的交流充电桩,相当于节省了5万块,还能达到同样的充电速度。
  极动力的这一新能源新科技,可谓一举双得,既节省了电动车的整车成本,又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这种创新科技,为电动汽车的整体降本,以及更快、更广地普及提供了更好的市场解决方案。
  事实上,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各种新能源新兴科技方兴未艾,被资本和企业家们追捧、围猎,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市场痛点而迅速迭代,小步快跑。
  资料显示, “极动力”主要研发新型的电机复用逆变器技术,生产可覆盖各功率段的车载电机和逆变总成,可以前装应用于各类电动卡车、电动公交车、电动乘用车、防爆电动车和电动工程机械车等,主要客户包括新能源整车制造商和充电桩铺设企业。
  极动力的创始团队成员在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系统设计和制造领域有超过15年的经验,核心研发团队位于美国硅谷,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正在建设中。
  据了解,对于应用与市场开拓,极动力有着务实的思考。团队先瞄准了商用车市场,迎接“成本”“效能”的核心命题,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产品和后续使用成本,在使用生态中力求交出亮眼的成绩单。比较不同类型的整车供应体系,以较快的速度入圈后,再向工具车和乘用车市场迈进。
  目前,极动力已同三家国内头部的商用车企业达成了MOU以及新势力电动乘用车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方案探讨,希望这样解决痛点的黑科技产品早日落地开花,被更多的车企采用,改善充电效率,加速推动电动车的普及!

现在致电 0770-7667777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